编者按: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集团】有限公司指导教师苦练真功,依托学校5G智慧校园信息化手段,全面开展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在线查(巡)课、督课、导课,效果显著。学校要求教师在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先进技术上下功夫,在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效上下功夫,努力拓宽线上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出台了《【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教学课件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课程直播等教学环节方面,做到理念更新、技术纯熟、质量过硬。
本期名师讲坛嘉宾——学校教育研究院院长温恒福教授,针对教师如何优化线上课堂教学设计,提升线上课堂教学品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全文整理如下:
温恒福: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原院长,现任【集团】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龙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独著合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5部,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研究项目9项,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获评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
优化设计 提升品质——守好在线教学质量“生命线”
方寸屏幕,育人润心。我到【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工作虽仅有短短几天,但深切的感受到,远东理工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严谨治学、科学施教,精准把握在线教学的“变”与“不变”,聚焦课堂、关爱学生、引导教师,力保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通过参与巡课、督课,根据学校各督导组发现的问题,结合个人的一些了解和研究,在学校课堂教学,特别是线上教学领域,我在此提出一些需要注意和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首先提两点希望:
一是希望各二级学院进一步提高对课堂教学,特别是线上教学的重视,要大幅度提高对线上教学设计和课前准备的认识。一堂好课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而且教学设计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是对教师责任心、教育智慧和创造性的重大挑战与考验,没有一个系统的、优化的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很难上好课,而线上教学更是如此。例如,如何与学生提前沟通、怎样将上课的要求传达给学生、怎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等都需要好好设计。这里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即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将本堂课需要学生阅读的资料,提前推送给学生。现在非常倡导翻转式教学,最基本的就是“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线上教学正是促进翻转课堂实现的一个非常好的现代化手段,这样做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是希望第一堂课,一定要有教师的自我介绍,有介绍和没介绍,师生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学生听课和对教师的第一印象是不一样的。第一天上课,就等于教师带着学科走进学生,学生是否喜欢这个学科和教师第一天如何介绍这个学科有很重要的关系,也和教师能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节课都应该有教师讲课的图像,讲课过程中也要有教师的画面与影像出现,不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五个点”精心设计助推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一、重点
有的教师平铺直叙,没有重点,没有省略,没有突出与强调,这样不好。课堂教学时间非常宝贵,一定要把主要时间用在重要目标的完成上,甚至有人主张要遵循“二八”定律,即把80%左右的时间用在重要的20%左右的重点内容上,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重要能力与重要品质等方面的教学。
二、难点
难点和重点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难点的突破必须下功夫,要反复多角度讲解与练习。
三、德育点
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一样,也要全面完成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品德培养等教学目标。
四、师生互动点
网络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师生不在一个实体空间,那么师生互动就成了一个难点,怎么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要集中智慧,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功能去攻关。
五、设备使用和网络资源开发的“闪光点”
在线上如何发挥网络的作用,现有的设备怎样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怎样让学生学的更好,让教师教的更轻松等等,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线上上课比线下上课更累,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易发挥出来,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攻克的重点与难点。
前三个“点”是教学目标要求必须完成的,后两个“点”是我们在以后线上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通过这“五个点”的精心设计与认真实施,更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努力提高线上教学八个方面的品质
一堂好课是一个艺术品,需要我们立体地把它“雕刻”完成。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多个维度去雕刻,多个环节去美化和创造。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授课内容一定要概念准确,逻辑清晰,符合事实与规律,结构完整。
二、精练性
年轻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训练,要清晰准确、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抑扬顿挫、富有吸引力。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没有生动性,学生就不够投入,往往就学不进去,图片、小故事、小视频等生活场景都能增加生动性,让学生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活动等教学活动,可以很好的提高生动性,既生动又深刻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四、前沿性
大学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课本,如果课本上的内容不够丰富和前沿,就要增加相应的内容,特别是前沿动态的介绍。我们的课堂就像一扇窗一样,打开一扇知识之窗把学生引进来,激发他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发现。
五、互动性
这是必须下功夫突破的,在线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要提前进入直播课堂,与学生进行聊天互动,可以询问学生近期生活、学习状态,以及家中趣事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六、丰富性
课堂教学要依据于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增加相应的图、表和案例,还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要有提问、有研讨、有争论、有多方面的表现行动、有积极愉快的体验性活动,忌讳教师只念PPT或者一个人“满堂灌”。
七、积极性
教师要带着积极的心态进入课堂,以教师的积极、热情,激发起学生的热情与积极参与,要让学生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甚至有一些坚持自我观点的争论,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积极、深刻且丰富。
八、整体优化的有效性
一堂课要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结构,一定要把时间分配得合理,建议各二级学院在检查教师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看他们的时间分配,要有精细的设计,良好的时间分配,才能确保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才能保障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同时,又按时下课,这是技术,也是艺术,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
重视“三个充分运用”和“两个提高”
一、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现在的互联网将整个世界都引进了我们的课堂,但怎样利用好网络资源全靠我们来开发。在听课中我发现,有的教师让学生提问题并到网上去查找答案,然后教师来讲解,这样做就很好。
二、充分运用互联上的案例、图表、视频
一图胜千言。一段视频用的好,就有可能激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三、充分运用教科书
互联网再精彩,也必须要依据教科书。据我之前做过的统计显示,有的大学生四年间虽然有很多教科书,但一本也没有完全读过,最后他的知识结构就有漏洞和欠缺。所以要基于教科书,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研究教科书,好好做书上的作业。网上丰富的资源也都是为很好的把握教科书服务的。
以上是“三个充分运用”,还有“两个提高”,即提高图表、视频与内容的匹配性;提高网上资源帮助学生学习与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对于一些图表和视频,要进行必要的剪辑,让它们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高效率地运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注意把握好基于教学设计的“11个操作点”
一、要有开始上课的组织教学环节,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二、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就无法科学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
三、授课语言要有高低起伏,要有重点,任何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有情感投入,在互动过程中要有观点互动,也要有情感的互动,这一点在线上线下都很重要。
四、要有提问,希望以后的课堂上有更多的问题与回答。
五、要有启发诱导的过程,要循序善诱。
六、要有研讨或探索的环节,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一般要占到80%甚至90%以上,这种状况应该改变。将来学校督导听课与评课,既要看教师讲的怎么样,更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要看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特别是有没有学生的发言、讨论、提问、自主学习等环节。
七、要有小结,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知识单元,一定要有小结,让学生走出课堂时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我之前做过一个试验,每节课让学生画一个知识结构图(脑图)再下课,与不画图作比较,在下堂课提问时,画过知识结构图的比不画的积极性和准确性都更高,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也是大不一样的。
八、每次课一定要有作业,作业是衔接上一堂课与下一堂课的有效手段。
九、要有积极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和教学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我们的网络课堂从开始到结束一定要伴随着对学生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积极评价,这本身就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吸引学生关注你、喜欢你的重要手段。
十、千方百计让学生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学生愿意上课、喜欢上课、愿意读书研究课本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没有参与感,这个学科在他心中就没有位置。
十一、下课一定要有告别仪式,手势也好,微笑也好,要目送学生下课,让学生感觉到上课的仪式感。
灵活运用PPT结构化设计“7+2”要素
课件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展示与操作方案,设计、制作一个好的课件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工作,教师无论有没有教学经验都要高度重视课件的制作。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位教师在制作课件和上课时,至少要保证课件具有以下“七个静态要素”和“二个动态要素”,简称“课件制作“7+2”要素。
每个教师每堂课的PPT界面尽量具有“七个静态要素”,即:
(1)校标
(2)内容标题
(3)教师影像
(4)学生头像(实名)
(5)简明精炼的教学文字或框图
(6)重点标注(划红线或标红体字、突出显示等)
(7)辅助性图表和示例。其中,前四个静态要素是每页PPT上必须呈现,后三个静态要素根据内容设计,要尽量呈现。
除了以上“7个静态要素”以外,还要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和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与实践好必要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科学性、生动性、丰富性、前沿性、体验性、高效性和获得感与幸福感等质量要求的“师生互动环节”,以及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视频材料”。其中,师生互动不仅包括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泛指有可见可感学生活动的一切师生互动行为,例如,请学生谈感想、发表意见、讨论问题、当堂做练习、阅读材料、分享思路、分享案例、分享预习成果、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给予基于客观事实的多种形式的积极评价等等。
运用网上视频资源增进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性、体验性与创造性等品质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广泛倡导的重要教学措施,教师要努力采用。不过,要注意适切性与度的把握。首先,要精选能够促进学生记忆、理解与体验的视频;其次,要控制好视频的长度与使用频率,必要时要对视频进行编辑,或者播放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留给学生课下自己观看;第三,要把好视频的政治关,要保证充满正能量,传播先进文化,确保教学不出现政治问题。
最后,建议各二级学院线上教学过程中,加强本院本专业的经验交流与研讨,共同研究实践、充分提高线上教学的水平与能力,共同推进学校线上教学的改革与发展。